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| RSS
福书网
站内搜索: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@outlook.com删除

 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2024

重生之金戈铁马(穿越重生)——飞天了

时间:2024-07-18 09:35:31  作者:飞天了
  这时西魏那边传来消息,西魏王刘启辰派其子刘直率九万大军,直指南郑所在的位置。
  位于黄河边的西魏王刘启辰见南郑国力日趋强大、地盘日趋扩张,心有不甘,又怕南郑会威胁到自己统治,决定先下手为强,一举吞并。
  据说为了做这个决定,他召集西魏大臣,吵了十天十夜的架,战与不战,各占一半。
  最后还是逃到西魏的刘显说服了他,说再放任南郑下去,则是养虎为患,这才下定决心派大军,先发制人。
  现在轮到刘显在西魏过着寄居人下的生活,从说一不二的族长沦落到他国看别人脸色过日子。刘显这日子是一天都不好呆,他气急攻心,日日想着如何反攻,每想到拓跋真就恨不得扑上去咬几口,千方百计动员刘启辰要出兵对付拓跋真。
  可惜打战并不是先出发的,就一定能赢,何况还要千里迢迢过来打战。
  九万大军一出发,消息就传到了拓跋真耳里。他冷笑不已,他还没去找刘启辰算国破家亡的帐,那边反而先发制人了。
  他招来各位将领,大家听说刘启辰派兵过来,顿时炸开锅了,当年刘启辰里应外合勾结外人,令南郑灭国,当日的情形,在场的人都是亲身经历过的。国耻犹铭刻在心,现在居然主动送上门了。
  正好处理掉,让他知道南郑已非昔日天下阿蒙。
 
 
第四十八章 
  刘直他们不坐船从黄河穿越过来,而是绕开黄河过来,这样路上花费时间更多,粮草也要准备的更多。
  从黄河边到他们南郑现在的位置,抄远路,大路平坦,大军要走十八天左右;抄近路,走崎岖山路,大军走十二天左右。
  其中在快到贺兰的地段上,有个位置宜守难攻,就是铁伎山。若能把西魏大军引入铁伎山,那将事倍功半。
  铁伎山离贺兰部落有几千里,树木茂密动物繁多,既是补给的好地方,也是围堵的好地方。西魏士兵长途跋涉过来,就这里最便于补给。最好路上能将他们粮草断了,逼着他们走进铁伎山。
  拓跋真跟朱苏等人斟酌半日,决定他和朱苏亲自带五千精兵,埋伏在必经之地铁伎山南面。待西魏九万大军进去后,再来关门打狗。另在铁伎山进口处各备二万士兵,万一有人逃出,分别击散。
  然后派人去引诱西魏士兵走到这条道来。
  ......
  作为一名合格的将领,必须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了如指掌,不能轻敌。但刘直不是,他身为西魏王的长子,原来是打过几场小胜仗,极其心高气傲。
  他率领九万大军,丝毫没把南郑放在眼里。认为踏平小小的南郑,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。一个十六岁才断奶的的小娃娃,能打出什么天下来,说不准没几年自己就灭了。南郑这个破地方,土地贫瘠,要啥没啥,一群只会呆在自己窝里瞎折腾的土匪而已。
  也就是他父亲,才会把南郑当成心腹大患,要他千里迢迢过来灭匪。
  唉,岁数大了,就是老糊涂了。
  刘直骑在马上打头阵,东张西望,意气风发,正想着踏平南郑后,如何上演天下大事唯我独尊场景时,突然有士兵前来通报,道主力军与前方押粮草的先行军断了联络,不知道先行军现在怎么样了。
  他皱了皱眉头,没听说前面打仗,怎会突然断了联系没有粮草,九万大军喝西北风吗?
  环顾四周,周边的老百姓也到处逃窜,纷纷折返。命士兵拦住一问,百姓说前几日大雨,山里出现泥石流,导致山体滑坡,此路不通,要换一条道。
  做战向来都是粮草先行,难道先行军与押送的一部分粮草是被埋在山里面了吗?
  刘直赶紧派人去查看,好半天才回来,说里面道路完全被乱石阻挡,根本进不去,只隐约听见乱石那边有人说话,路上还有很多散乱在地的粮草。
  只能换一条道,而且要换条附近物产丰盛的路。老百姓忙着逃命,没时间理会他们,更不知道大军适合走哪一条道。
  问了半天,终于拦到一个白胡子老者,他说大军要走铁伎山。这条路物产丰富,路面也比较宽,比较适合行大军。
  至于怎么走,让他们边走边问,自己忙着拿着行李就要逃难去。
  刘直怎会放他走,一个眼色使过,属下拿把刀架在老者脖上,硬逼着他带路。老者哆哆嗦嗦,一副想骂又不敢骂的样子,垂头丧气的走在前面带路。
  余下的粮草根本不够九万人吃,大家饿的是前胸贴后背,到处搜刮老百姓的粮食,老百姓怨声哀道。刘直才不管这么多,马上这里就是他西魏的地盘,老子爱怎么搜刮就搜刮。
  九万饥肠辘辘的西魏大军跟着老者,走了二天多,越走越慢,终于走到了铁伎山。
  果然,地形不熟的西魏大军到了铁伎山后,见有漫天遍野的这么多动物,眼睛都亮了,恨不得停下来吃饱了再说。
  刘直大手一挥,就地休息一日,吃饱喝足后才有力气打仗。有谋士大吃一惊,苦苦建议此地形复杂不宜久留。刘直不当作一回事,兵来将挡水来土淹,怕个鬼。勒令拉出去痛打一顿,无人敢再建议。
  士兵得令大喜,纷纷停下来休息。刚刚解下武器,瞬间无数碎石如同雨点从一旁飞落下来,众人纷纷躲闪,可惜人数太多都堵在一块,当场砸死了不少人,众人尖叫着四处逃窜;而此时树后又秒射了无数箭雨,更多人中箭倒在地上。这种看不到对手,只有莫名过来的碎石和利箭,让西魏士兵人心慌慌,慌乱中又发生自相踩踏,死伤无数.....
  后面的军队见前面形势不妙,打算撤退,却被突乎其来的南郑士兵挡在,无法逃离。南郑士兵晓勇善战,越战越勇,九万西魏大军被打的晕头转向,最后仅剩几千人存活。除了首领刘直逃走外,其余人全部投降于南郑。
  这是南郑历史上最有名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,南郑五千士兵战胜了西魏九万大军,南郑在这场战役中彻底打出了名声。
  刘直狼狈的逃回西魏,抱着他爹的腿痛哭。
  刘启辰得知消息,双眼发直,半天回不过神。九万大军啊,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只剩一人了。这可是他半辈子心血啊,恨不得将儿子刘直千刀万剐。
  一脚将刘直踹倒在地,仍不解气,还要上前多踹几脚时,他夫人抱住了他,哭哭涕涕:“老爷,你就这么一个嫡子,饶了他,让他将功孰过吧。”
  “你纵容出的好儿子,文不成武不就,你就等着给他收尸吧。”刘启辰气不一处来:“南郑下一步就要攻到我们西魏了,有你们娘俩就抱头痛哭的时候。”
  一听此话,原来焉了的刘直赶紧跪真了:“父王,我们这边比南郑那边冷多了,而且有黄河天险,他们南郑进不来。平日黄河水流湍急,容易翻船,说不准他们全部翻进河里了....何况现在要十一月了,马上就要降温了,降温成冰天雪地能打战吗?.....平时不都是我们追到他们那打战吗?他们极少追到我们这边开战的。”
  他说话颠三倒四,越说越激动,好像胜券在握,南郑军队已经翻船了。
  “你懂个屁!”刘启辰气的吹胡子瞪眼睛。
  亏你虚长拓跋真十来岁,想法比孩童还幼稚。黄河之险也只能拖一阵子,还能拖一辈子不成?还有,你是老天爷,说下雪就下雪,说降温就降温吗?再者他们开春绕道过来怎么办?南郑有三十万大军,现在西魏只有十来万士兵,对付的了吗?
  “春天要种庄稼,夏天太热, 等到秋天过来的话,在他们来的路上再埋些火药,不就万事大吉了嘛。”刘直很不理解,这么简单的方法,为何老爷子想不到,还要在这么瞎操心。这些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?
  单论事实,刘直说的也有一定道理。
  下雪天太冷,战士们冻的全身发紫,吵架时嘴里呼出的气都会结冰,哪有这么容易动手,何况路上结冰地上打滑不好走,正常将领是不会这个时候开战的;再者就算他们过来,等从南郑磨到西魏时,估计都开春了。开春了士兵又要分散下去种庄稼,更不会开战了;夏日炎炎,打个仗都会中暑,没人打;待到秋天,他们西魏冷的快,立马就入冬,打个屁啊?
  所以啊,真要说地盘,西魏占据了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好位置。
 
 
第四十九章 
  刘启辰听完这一番话,差点昏过去了。他干瞪着眼看着活宝儿子,打战若有这么简单就好了,敌人若有这么白痴,那他西魏早就称霸天下了,还等着现在?!
  罢了罢了,败家的儿子不能指望,还是指望自己吧。还没得刘启辰想出解决办法,第二天,西魏温度突降,大雪纷飞,地上结满了冰块,走一步都会打滑。
  刘直高兴极了,一路小跑到刘启辰寝宫:“父亲,父亲!下雪了结冰了,南郑军队更不会过来了。”
  吓的正在祼身跟西魏王捉迷藏的妃子尖叫着,慌忙钻进被窝里。
  一夜没睡的刘启辰满头青筋爆起:“......逆子,没发现老子还未起床吗?”
  天降大雪,暂且让刘启辰安心。但他没想到,国破家亡这一日来的如此之快。
  铁伎山一战,打出了南郑士气。士兵们情绪高涨,势不可挡,军队乘胜追击,抄近路追赶。等赶到黄河边时,突降大雪,温度骤降。
  如果能穿越黄河,出其不意直接闯进西魏,只需要短短半天时间;如果从黄河绕道杀进西魏,那至少十天路途,不仅延误军机,而且要面临着与西魏最精锐队伍的开战。
  一个是远道而来疲惫不堪环境陌生,一个是久居此地休养生息地形熟悉。一旦开战,这次赢家就不一定是他们南郑了,说不准重导西魏的败绩。
  但黄河自古都是天险,水流湍急难以行军。且现在天寒地冻,冰封雪盖,怎么过河?
  雪花簌簌落的没完没了,连续多日的寒风把南郑旗帜都刮烂了,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,连身经百战的马匹都不愿前进,噘着蹄子,被人鞭打着强行向前。
  这种恶劣的环境下,能打赢胜仗?众人心里都在打鼓,但军令不可违,况且南郑王也亲自来了,只能硬着头皮上阵。
  拓跋真下令留五千精兵在此暂停追赶,其余三万军队绕道过黄河,由秦震带领,两股军力在西魏代胜城汇合。
  此时他穿了件灰色貂皮大衣,外面系了件白色披风,头上戴了顶貂皮帽,一看上去就是被养得极好的公子哥。
  他把手藏在袖子里,沿河查看情况。孙涛本来塞了一个暖手壶给他,他执意不要,不想与士兵区别太大。
  一出来,就见一队队士兵在附近有序的操练。
  而远处,则见朱苏带着一群将领,穿着厚重的盔甲站着黄河边,对着河水指指点点。
  盔甲这玩意又厚又重又不透风,夏天穿热死人,冬天穿冷死人,却是行军打仗保命必备之物,不得不穿。朱苏等有内力的将领还好,若是没内力的普通小兵,冬天难熬。
  见到主上出来,齐刷刷的行礼。他点点头,远远看着。
  他曾下令在盔甲内装上厚厚的皮毛,以便冬天暖和些。看现在样子士兵的盔甲都装上了,刘则锋这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拿了钱还是办了点事,就不知从中贪了多少。
  他边走边胡思乱想着。
  天寒地冻,雪花纷飞,河上偶尔见得到有一两条小渔船出来打渔。
  站在黄河这一头,对面西魏的情形隐约可见。可能怕黄河涨大水吧,附近并无密集的人群居住,隔的好久才见得到零星几个人。
  刘启辰对黄河天险实在是放心。
  黄河上面飘来朵朵冰花,把黄河点缀的极美,可惜无人欣赏。冬日太阳下山的早,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凛冽的寒风不时吹来,更冷了。
  拓跋真边搓手边走,盯着眼前有十几米宽的黄河水发呆。孙涛在一旁忧心冲冲:“主上,小船都没有,士兵怎样才能过河啊?“
  拓跋真正要回答,眼角目光突看见朱苏跳上河里一块较大的浮冰,身体晃了晃,差点落水。吓的他差点叫起来,话音刚要出口又闭了嘴。
  他匆忙走过去,满是紧张,小声道:“朱苏,快下来,这冰薄,撑不住。”
  朱苏向他晃晃手,道不碍事。他在上面走了走,又跳到另一块浮冰上,十分灵巧。一会时间,连续跳了七八块浮冰。
  拓跋盛渐渐看出了点名堂,也跳了上去,其余将领也纷纷跟了上去。浮冰稳稳的,站了十个八个,也没有丝毫开裂的迹像。
  这时黄河上面又陆续飘下了几块巨大浮冰,上面挤几十个人措措有余。
  朱苏跳下浮冰,踩着皮头靴稳稳地走在雪地上。他朝着拓跋真走了过来:“主上,有过河的法子了。”
  拓跋真接口道:“孤也想到了。”两人相视一笑,心有灵犀。
  “今天的雪好大啊。”拓跋真抬眼望着漫天的雪花,跺跺脚呵呵手,真冷啊。雪越下越大,他刚刚走过的痕迹马上就被雪花遮住了。
  “天太冷了,属下陪主上回去吧。”见他脸都冻红了,朱苏帮他把披风拢紧。
  拓跋真点点头,安静的跟在朱苏后面,一前一后的走着。
  慢慢得两人越走越近。
  朱苏侧过头不知说了什么,年轻的南郑王突然神色不快,一个反手打在朱苏的铁甲上,坚硬冰冷的铁片咯到了他的手,痛的他龇牙咧嘴,眼泪都快出来了。
  朱苏拉过他的手,很自然的揉了揉。
  风雪越来越大,极不好走路,一不留神就会摔跤。
  拓跋盛刚就摔了一跤,引起众人的哄笑。一名将领忍着笑去拉他起来,没想到地上太滑,他也一脚摔了下去,两人撞到了一起,撞的拓跋盛眼冒金星,刚直起的腰又被撞回原处了,周围的笑声更大了。
  远处的拓跋真看到这一幕,停下脚步,扑哧一声也笑了,他兴致勃勃示意朱苏朝那边看。
  朱苏扫视了一眼,又低头看着他,眼里含着温情。他脱掉手套,将南郑王的一双冰冷的手收拢在自己手心里,用内力捂热着,温暖舒服。
  这做法大胆又放肆,拓跋真很喜欢。
  两人看了好一会,才继续回去。朱苏牵着他的手,让他走在后面,自己将风雪挡在身前,小心的带着他回到帐篷。
  侍卫们知趣的跟在后面。
 
 
第五十章 
  是夜,南郑王下令连夜寻制铁缆,并派人四处去采摘苇草。在第五天早上,凑到了十四根几十米长的铁缆,几百斤苇草。
  然后命人守在黄河边,花了几天时间用铁缆把黄河河面上体型巨大的浮冰阻截住,再将漂浮的冰块拢聚起来,把苇草铺在冰面上,搭成了一座冰桥,然后从河这一头拉了二根铁索拉到河岸,趁夜让士兵们抓紧时间,扶着铁索蹈冰过河。
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来顶一下
加入收藏
加入收藏
推荐资讯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