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| RSS
福书网
站内搜索: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@outlook.com删除

 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2024

穿越重生后我富可敌国(穿越重生)——假酒喝了头疼

时间:2024-06-02 11:09:30  作者:假酒喝了头疼
  至于祁秋年要给晏云耀使绊子的事情,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。
  “不可伤及百姓和无辜之人。”
  “这是自然。”
  谈话达成大和谐,双方都很满意。
  京城外,从北方逃难过来的灾民已经开始聚集了。
  京中的百姓怕城外的灾民带了什么疫病,这些日子都很少出门,京中权贵多,守城的官兵也不能放灾民们入城。
  灾民没办法入城,都只能在城外的空地上驻扎。
  有些权贵商贾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善,都在城外设置了粥铺,晏云耀那个狗东西也不例外。
  如今看着,灾民还在可控的范围内。
  直到一场寒流,席卷京城。
  京城几乎是直接从夏天步入了初冬,百姓身上也穿上了薄袄,食之禅送冰活动,也在此结束。
 
 
第16章 上朝
  祁秋年等的时机,到了。
  他收拾了一番,带上自己的策划书,准确来说,是奏折,在入冬的第一个大朝会上,第一次穿上朝服去上朝去了。
  宫门口,上朝的大臣对他这个县侯发出了好奇的目光。
  这个新晋的县侯,平日里也不跟京中权贵走动,有人送拜帖上门,也都被客客气气地拒之门外,此前也没来上过朝。
  今天怎么突然来了?
  祁秋年面不改色地和周围的大臣们寒暄,也不管人家是哪一个派系的。
  他乐呵呵的,“本侯也是第一次上朝,诸位大人可要看顾下官几分,别让下官在大朝会上出了丑。”
  即便没有实权,却也是个侯爷,大臣们也只能耐下性子,认认真真地指点了他几句。
  祁秋年一脸感激,氛围一片和谐。
  但他更希望等下在朝堂上也能这么和谐,他都有些担心几个年纪大的会被气出毛病。
  太监宣传的声音尖细刺耳,祁秋年跟着大臣们鱼贯而入,碰到许久没见的战止戈。
  战止戈没在军营,在京中领了个闲职,平时也不上朝,只在大朝会的时候来走个过场。
  碰到祁秋年,他想到前两日和晏云澈的对话,了然于胸,于是也朝祁秋年微微颔首示意。
  祁秋年回眸一笑,挺好,今天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。
  朝堂上,百官山呼万岁,祁秋年的位置在中间靠后,皇帝刚喊平身,就见到了祁秋年。
  “南安县侯今日是第一次来上朝吧。”
  祁秋年站出来回话,“回陛下,此前陛下让臣研究粮种推广,臣与几位熟悉大晋国土的大人和大司农商讨过后,终于有了些不成熟的想法,来上朝也是为了跟诸位大臣们商讨一番。”
  皇帝来了点兴趣,“爱卿且先说说看。”
  祁秋年也不费口舌,直接把自己的策划书递交了上去,“章程都在这里面了,陛下不妨先看看。”
  百官神色各异。
  华公公亲自下来把奏折接了上去。
  皇帝刚打开,就被这满篇的思维导图给晃了眼,他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奏折。
  怎么还有在奏折上画图的?
  可细看之下,才知道这图形的精妙之处。
  通篇没有任何一句废话。
  每一条线路,都有具体的实施规划,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困难,还有后续的处理方式。
  再细看,其中甚至包含了如何安置灾民,如何灾后重建。
  百姓,官员,甚至是府兵,通通都需要动起来,物尽其用,人尽其用,最后面,居然还有预测的大致预算。
  以工代赈,这四个字让皇帝彻底折服在这篇奇特的奏折之下。
  这县侯,他封得不亏啊,是个有大才的人。
  上位者,从不喜形于色,百官也猜不透皇上是否满意。
  过了一阵,皇帝才合上奏折,“祁爱卿主张去北方推广,诸位爱卿如何看?”
  有大臣立马站出来,“陛下,臣认为此法不妥,北方旱灾已经持续两年了,虽然这三种粮食都喜旱,却也不能完全脱离水的灌溉,因此,在北方推广,不妥,实在是不妥。”
  皇帝嗯了一声,没表态,又了问其他大臣的看法。
  有大臣说,还是三皇子此前的推广地方更合适。
  江南推广,已经被否决了,三皇子也换了个地方,主张去岭南府推广。
  岭南,是个几乎没有冬天的地方,一年可以种两季粮食,而且水资源充足,多年无灾无难,听起来确实不错。
  这段时间,朝堂上的争论,也基本上偏向了岭南。
  祁秋年站出来,“这位大人,岭南多瘴气,土地肥力不足,百姓同样是水田为主,去岭南推广,开垦旱田,这是必然的结果。”
  又官员回答,开垦旱田虽然辛苦一些,但他们提出了免税三年,百姓的接受程度会好一些。
  祁秋年继续说,“但是岭南的土地无论如何开垦施肥,都不是最适合土豆红薯的种植土地。”
  土豆红薯,其实用沙田是产量是最高的。
  祁秋年:“北方虽然经历了两年的大旱,但北方原本就以旱田为主,土地也多为沙地和黑土地,地质是最适合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,若是好生照顾,亩产再翻一倍也不是没有可能。”
  大臣们又围绕着若是北方明年继续干旱的问题展开了争执。
  祁秋年也不慌,一一应对。
  他的策划案里,除了推广的方式,还有水车引水,打深井的办法,图纸他都画好了,就等皇帝点头了。
  缺水灌溉?不可能。
  而且,祁秋年知道,旱灾已经彻底结束了,明年北方风调雨顺,这些图纸无非就是给皇帝吃颗定心丸。
  三皇子原本已经稳坐钓鱼台,可是见到祁秋年舌战群儒,已经有官员被祁秋年说服了,他开始慌了。
  晏云耀站出来,“祁侯,北方推广,听着确实合理,但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北方此前灾情严重,大多百姓都南下寻求生存,如今的北方已经十室九空了,田地根本无人种植。”
  他像是找到了巨大的漏洞,几个晏云耀派系的官员也针对这个问题,极尽反驳,说来说去,还是觉得岭南更好,无非是花费力气去开垦旱田这一个困难罢了。
  祁秋年不反驳,拱手对着皇帝,“陛下,百姓故土难离,若是有了活路,他们必然也是愿意回到家乡的。”
  整个受灾的北方,区域何其广泛,但终归是有赈灾治理妥当的州府,粮种有限,初次不可能全北方推广,定然是要找一个最合适的地方,集中种植。
  策划案里也写清楚了,以工代赈,缓解赈灾的压力,让灾民们通过劳动去换取食物,而不是躺着等赈灾的清粥维持生命。
  百姓心中有了盼头和希望,那自然也就有了动力。
  皇帝把他们的争吵都看在眼里,过了许久,他才抬手制止,然后让华公公把他的策划案交给了丞相。
  “诸位不妨先看看祁侯的奏折。”
  大臣们开始传阅,但凡看过之后,都找不出任何的漏洞和可以反驳的地方。
  朝堂上,终于是安静了。
  晏云耀的后槽牙都快咬碎了。
  他也曾递过帖子去祁秋年的府邸,结果被府邸装修的理由给退回来了。
  后来又发生了食之禅被泼泔水的事情,他也怀疑是他底下人去干的,也就没有理由去请祁秋年去他的皇子府商讨,怕被有心之人拿去做文章。
  结果没想到,这祁秋年突然就憋了个大招出来,防不胜防。
  晏云耀盘算着,这策划案确实不错,但即便是要去北方推广,这事情也得落到他头上去。
  但这办法是祁秋年提出来的,他此刻贸然提起,恐怕会让朝臣觉得他急功近利。
  他有限的头脑智慧想不出合理又合适的办法,只等下朝之后,去找幕僚商讨。
  大朝会上,去北方推广种植的事情,基本上已经板上钉钉了,毕竟没有人能拿出比祁秋年更好的策划案了。
  至于谁去推广,还没有定论。
  下朝之后,祁秋年还没走出宫门,就被一个小太监叫住了。
  “侯爷,陛下有请。”
  原本就刻意放慢脚步的祁秋年,立马跟着小太监一起去了御书房。
  皇帝还没换下朝服,手中还拿着策划案品读,并且爱不释手。
  天知道,他每天要在奏折里看到多少的废话和马屁,要是所有官员都如此上奏,他每天批阅奏折的时间都能少两个时辰。
  “爱卿来了,平身,赐座。”
  “谢陛下。”祁秋年也不客气,坐下就大口喝了宫女送上了的茶水。
  皇帝脸带笑意,“爱卿第一次上朝,感受如何?”
  祁秋年苦了脸,“若非粮食推广事关重大,臣更愿意直接把奏折送到陛下的御书房来。”
  潜台词就是他不喜欢朝堂上的氛围。
  皇帝哈哈大笑,“爱卿是最了解这三种粮食的人,所以朕有意让爱卿跑一趟北方,爱卿以为如何?”
  祁秋年连连推拒,他不爱权势的人设不能崩了,“陛下,您可就绕了微臣吧,您看我细皮嫩肉的,北方又冷又干燥。”
  “你啊你啊。”皇帝并没有因为他的推拒而生气,反而像是更满意了,语气里甚至多了几分对晚辈的纵容感。
  祁秋年起身,“陛下,这策划案已经写得很清楚了,对土地的要求,如何施肥,除草除虫,甚至是农家肥改良,灌溉方式,都有了,大晋人才济济,定然有比臣更合适的官员。”
  皇帝忽而又换了个语气,“爱卿真当不知这推广粮种是多大的功劳吗?”
  祁秋年像是吓到了,瑟瑟发抖了一会儿,又突然傻乎乎地嘿笑了两下,“臣因为上交粮种,得了个从前都不敢想的县侯爵位,这已经足够了,臣不贪心的。”
  此刻他和皇帝,颇有些大源和他的相处方式了,这对话也有几分熟悉。
  皇帝又是无奈笑了两声,“那以你之见,派朝堂之上何人去推广,更合适?”
  明晃晃的试探。
  祁秋年叹息,这伴君如伴虎,真不是说着玩的。
 
 
第17章 赏赐
  祁秋年这次并没有拿出他和朝堂官员不熟,不知道推荐谁的说法去搪塞皇帝。
  他生活在京城里,还是热乎乎的新晋侯爷,哪怕是再怎么不关心朝堂政事,也不可能什么都不知道。
  装傻可以,但不能真的傻。
  于是他琢磨了一会儿,“微臣之前跟大司农接触过几次,大司农对土地和庄稼的了解比微臣还要更多,而且为人十分朴实,如果非要让臣推荐人选,臣觉得大司农就很好,或者,陛下有其他人选,臣也建议把大司农带上。”
  皇帝并没有表态,转而他又问起了其他种子培育得如何了。
  其他的种子,基本上都是果蔬这一类的,产量或高或低,不能做主食,但都是大晋目前没有的,皇帝虽然不重视,但也分出了几分关心。
  祁秋年:“陛下,这天气突然凉了,臣之前就在府邸里修建了几间暖房,冬天也能在暖房里种植,过两月就会有结果了。”
  皇帝若有所思,“这暖棚可否大规模建设?”
  祁秋年点点头,旋即又摇头,“陛下,只要不差钱,大规模建设是可行的。”
  至少目前百姓是用不起的,没有推广的价值。
  如此,皇帝就没了多少兴趣,只让他帮皇庄也建两间暖棚。
  寒冬腊月,天寒地冻的时候,别说普通百姓家里了,宫里都不一定天天有新鲜的绿色蔬菜。
  去给皇庄修建两个暖棚,谁出钱?皇帝没说,但祁秋年还是应了。
  反正马上要办玻璃厂了,也不差皇帝这点。
  皇帝又问:“此次爱卿献计有功,爱卿可有什么想要的?”
  祁秋年犹豫着没说话。
  皇帝又问:“爱卿是哪一年生的?似乎还未曾婚配?可有心仪的姑娘?”
  祁秋年瞬间就起了一身的冷汗,他可不想被皇帝支配婚姻。
  “陛下,臣今年二十三岁,不曾婚配,但其中却有原因,臣不爱红颜爱蓝颜,却只求一生一世一双人,如今没遇上合适的,若以后找到了,臣还希望求陛下一纸赐婚。”
  民间有南风馆,可见这个时代对两个男人的事情,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,但大多数这个时代的男人好像就只剩下传宗接代这么一个用处。
  他们的大家长可以允许自己的儿子孙子有男妾或者去南风馆风流,但没有人会光明正大娶男妻,也没有正经人家的男子愿意承认自己屈居人下承欢。
  好男风,说好听点,算个风流雅事,说难听点,就是上不得台面。
  只可怜了那些女子。
  祁秋年光明正大地说出自己的性取向,着实震惊了皇帝,一生一世一双人,这几个字也打消了他刚升起的某些想法。
  皇帝想起往事,有些感慨,“罢了,既然爱卿如此说了,日后遇到合适的人,朕定然为你们赐婚添礼,爱卿不妨想想现在有没有什么想要的。”
  刚才犹豫着没说,结果让皇帝想给他赐婚,祁秋年顿时就后悔了,此刻他也不装了。
  “臣想买下或者租用京城两里之外的那一片空地和山地。”
  先前大源去咨询过了,那些地界都是公家的,不让买卖,但他要大规模建厂房,总不能在京城里找宅基地改建吧?
  农庄倒是找到合适的了,是一个官员要外派了,准备出售底下的庄子,价格也谈得差不多了。
  就差厂房的选址了,他是真没想到京城周边的空地这么难买,不是公家的,就是某个王爷公主皇子的私产。
  皇帝好奇他买地的用处,祁秋年也毫不保留地说了个清楚。
  那块空地东边临河,西边临山,他开设玻璃厂以及玻璃的衍生物品的厂房,那个位置都正合适,而且还有空余,之后要研究别的东西,再建厂房也有地方。
  再则离京不远,京里的普通老百姓想去他厂里上工,路程也刚好,周边的村庄也离那里不远。
  皇帝有些恨铁不成钢,在他脑门上敲了一下,“明明是有大才之人,却成天想的都是与民争利。”
  这话显然还是把士农工商的阶级摆在了层面上。
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来顶一下
加入收藏
加入收藏
推荐资讯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