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| RSS
福书网
站内搜索: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@outlook.com删除

 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2024

南岛不见旧时风(GL百合)——林子周

时间:2024-05-27 19:01:00  作者:林子周
13-2
  用方言唱的本土戏曲,没有几个年轻人爱听,九曲十八弯的咿呀腔调与大量非日常语,对于讲惯了普通话的年轻一辈来说与外星语言无异,庙会的戏台子底下,除了周予与泳柔,再没有别的年轻面孔,她俩站在一众阿公阿嫲的座位后头,肩并肩仰头看,看着演员的水袖从戏台子的左侧甩到了右侧,又从右侧甩到左侧,一旁的乐团奏着乐:咚咚锵、咚咚锵。两个人各自想着心事,半句都没听明白。
  站了半晌,周予问:“这是演到哪里了?”
  台上花旦小生簪花佩玉的,也不知都是些什么戏中人,泳柔瞎猜道:“不知道,可能是在进京赶考吧?”
  前排一个阿公扭过头来,“什么进京赶考?你们这些后生仔,家乡话不会听不会讲,怎么都没点浪漫情调了?这一出是《荔镜记》,”阿公拿手指戳来点去,讲给她们听,“你看他们两个,男才女貌,在这个灯会上一见钟情,这个男的呢,折扇丢了,给这个女的捡了去……”
  阿公说起书来比听戏更起劲,逮住她们两个大说特说,她俩谁也不好意思打断人家,被迫听了足足三幕,没能聊上几句话。泳柔问周予怎么忽然来,是来给杂志拍素材吗?周予眼望着台上出神,说不出个所以然来,刚才喝的饮料太甜,残留在嘴唇上的糖分好像黏住了她的嘴,静滞几秒,她才终于嗯了一声。
  回程的时候,周予特意打电话让小朱阿姨来接她,好给小朱寻个开车出门的由头。家里原就有两辆车,阿妈开走一辆,阿爸另有一辆公家的,因此总有一辆空闲,小朱欢天喜地,把车开过海来接她。
  泳柔挥手与周予道别。
  她记性好,一眼认得,来接周予的车,不是去年她们一家来吃海鲜时开的那辆。她猜想,是换车了?还是本就有两辆?开车的人也不是周予的母亲,周予说,那是她们家里的钟点工阿姨。
  脱下校服,她跟周予各自归位,一个仍搁浅在滩涂的淤泥里,一个则住在遥远的云端。
  不过好在,云端居民也是需要吃早饭的。这样想来,她离云端好像也没那么远。
  到了正月十一,年味淡了许多,但寒假还未过完,村里孩子的烟花也就还未打完,泳柔近来对这些呼朋引伴的活动缺乏兴致,也许因为上高中了,也许因为她在学校接触了太多“外面世界”来的孩子,她愈发觉得村野间的同伴们幼稚、粗鲁,尤以方光耀为首,成天聚在一起就爱说些屎屁尿笑话,近来她每每听见,都完全笑不出来了。
  以前不是这样的。她反思过,这是不是一种“端着”?是不是像小叔他们一家一样,“飘了”?
  小奇无察她的变化,小奇是水一样的女孩,形状散漫,可以在宽阔河床上奔流,也可以挤进石头缝里,总是轻松自在。她与小奇见了两面,第一次,她想谈谈文理分科的事,小奇大喊这可是寒假!何况,文理分科要到夏天的时候才定。第二次,她关心小奇的寒假作业写完没有,小奇说,你写完了?借我抄抄!她无奈,只得回家将几科作业逐一整理好。小奇的大考名次一直在六七八百名间晃荡,按往届的高考情况,大概能上个普通重本的强势专业,她自己是一点都不急,在她看来,高三,高考,都还远在天边呢。
  正月十一,对于泳柔来说,更是2月13,是情人节的前一天。她记着初五在巷子里听到的冯曳与光耀间的对话,距离情人节越近,她越提心吊胆,几次三番借口上网查学习资料,跑到大伯家去试探光耀有无异动。不过,光耀这人本就外强中干,料是没有那个胆子,见她来,还有意讨好她,恐是怕她泄露了秘密,主动提出要带她玩什么红警什么反恐精英,还送了个Q*Q秀给她。她登上久不登录的Q*Q,翻出通讯录,加上了5班的班群,她的昵称是“海边的风”。
  很快,群里有个叫“ForNothing”的人加她,她通过申请,对面发来四个字:我是周予。
  光耀抱着膝盖坐在她身旁,忽然唯唯诺诺地来了一句:“喂,你不会说出去的吧?”
  她斜睨他一眼。
  其实,她并不讨厌光耀。她讨厌的是与小奇站在一起的光耀,是嘴上三句不离小奇的光耀。她点开周予的空间主页,是上锁的,什么都看不见。
  她盯着屏幕,嘴上说:“谁说了,谁就是大笨猪。”
  两个人别扭得谁也不看谁,彼此都抗拒再与对方细谈此事。
  情人节前一天,泳柔的世界还是响起了珍贵之人将被抢走的警报。不过那人不是小奇,而是细姑姑。
  午饭点刚过,小叔到泳柔家来了。
  “阿细!阿细在这里吗?”他大踏步进门。泳柔觉着奇怪,小叔一家早回城里了,怎又突然跑来?“阿柔,你知不知道你细姑在哪里?快去找人,叫她到你大伯那去。”他喜笑颜开,难掩兴奋,“你小姑父一家来了。”
  “小姑父”三字一出,泳柔仿佛听见晴空巨雷,阿妈阿爸闻讯也从屋里出来,阿妈惊奇道:“小姑父?是你上次讲介绍给阿细的,县里那家姓温的?”阿爸执桌上的水盅,倒了杯水给小叔。
  “是!幸好我今天在外办事,离大桥不远,一接到电话,就马上开车过来。你们知道今年过节,姓温的给县里捐了多少钱?”他猛灌一口水,讲得又快又急,濡湿的唇角挤出一点唾沫,“哇,阿细这下走运了,这是桩大好的亲事,那渔港码头上姓温的船,都可以组一支远洋船队了。还有东边那个最大的生蚝养殖场,也是他们家的。去年,老温还在市里给他四个儿子一人买了一套房,听说接下来准备搞货运,搞生鲜产业链,要把这个岛上的特产销到全国!”
  阿妈说:“哦,那不就算是岛上的首富了?”
  “算!温家几个儿子我都见过,脑子活,会钻门路,我看将来大有可为。跟阿细相看这个水鸿是他们家最小的,现在在市政府上班,将来要做大官的。不过,他们家有一点缺陷,就是书读不好,几个儿子,还有几个孙子,按现在小孩子的话来说,都是学渣。所以他们才看阿细合眼,这就叫优化基因。阿细这个名校研究生,也算是没白读了!”
  泳柔在一旁冷言冷语:“书读不好,在市政府上什么班?当司机还是保安?”
  小叔嘲笑一声,“人家有门路,有钱能使鬼推磨!你快去,去找找你姑,她电话又不接。”
  泳柔不情愿地背身出门,听见小叔在“训导”阿爸:“阿礼,你等下忙完了,也一起过去见见,认识一下,给人家留个印象。别整日闷在家,财又不长脚,不会主动上你的门……”
  小叔是从来不管阿爸叫“哥”的,总是直呼其名。
  泳柔心中一燥,跑了起来。她当然知道细姑在哪里,下了牌桌,正月里头,细姑还爱去另一个地方。但她没有直接寻去,而是绕行小道,挤过厝与厝之间的窄缝,一路跑到大伯家——她要先看一看这个所谓的“小姑父”。
  入了院,她拦下正捧着果切要进厅堂去的光耀,拽他到一边,隔着墙上镂空花窗偷望厅内的一大帮男女老少——这当中分明有好几个都是来凑热闹的四邻,“喂,这里边哪个是——”她把“小姑父”三字吞回去,“是那个,温水鸿?”
  “温水鸿是谁?你说细姑的相亲对象?喏,那个,在扶手上坐着的,侧对我们的那个。”
  她仔细一瞧,脑内自动补齐了被石头花窗遮挡住的部分——温水鸿戴眼镜,留平头,脸长得还算斯文,但脖颈粗短,几乎与肩膀连作一片,感觉像个保龄球瓶——她得出结论是:平平无奇,配不上细姑。“他们来,都说什么了?”她小声问光耀。
  “就说什么,”光耀学起大人的腔调,“趁正月没过,我们两家大人正式见一见,以后都是一家人……”
  “谁跟他们是一家人?细姑答应了?他们在谈恋爱?准备结婚?”
  “你别像串挂炮一样好不好?又不关你事,你激动什么?”光耀说到这里,泳柔瞪大了眼睛——他怎么能这样冷眼旁观细姑的人生大事?“人家说了,支持年轻人先恋爱再结婚,他们不着急。不过,”他偏过头,语气神秘了起来,“他们给钱了!”
  “什么钱?”
  “说是捐给村里修宗祠。之前细姑为捐钱的事跟我爸吵架,他们知道。细姑连这事都跟人家说,应该是在跟人家谈恋爱吧?”
  “呸!你怎么知道是细姑说出去的?不可能。要我猜,肯定是你爸说出去,传来传去,才给人家听去了。那……给了多少?”
  “不知道,装在红包里,有这么厚。”光耀拿手指比划一下,“一万两万的吧。”
  “那这钱……算是他们家捐给我们村的?”
  “应该算彩礼吧?还是聘礼?”
  “别瞎说!什么彩礼聘礼,这跟细姑姑又没关系。”
  “怎么没关系,人家是以细姑夫家的名义给的,不然无亲无故的,干嘛捐钱?”
  泳柔再想张口说些反驳的话,可却一句都说不出来了,一口气压住她的胸口,她感到气愤,感到被侮辱,细姑压根不在场,她没露面,可能还对这安排一无所知,谈什么彩礼聘礼,什么夫家的名义?她得去找细姑,她撇下光耀撒腿就跑,光耀看着她的背影,嘀咕一句:“海边的疯。”
  *
  泳柔找来的时候,方细正坐在邻村搭起的戏台子底下,这是她少年以来养成的习惯,她跟村里的同龄人玩不来,正月里头没事做,就到各个村子轮番搭起的戏台子底下坐,坐最后一排,耳边戏曲悠扬,迂回的管弦乐间杂着质地生脆的打击乐,她甚少去听唱的是什么内容,而只是将这百转千回的声音当作遮蔽,躲进去,想自己的事。
  方言戏曲在追逐新潮的年轻人听来老土得近乎腐朽,像一棵深扎在故土的巨树,树皮皱得如老人的脸,只有愿意抬头望它的人才知道,年复一年,它都用力抽出新的枝与芽。
  方细对它没有敬仰,她们之间是纯粹的战友情谊,它曾许多次掩护她从青春年少的迷惘与孤独中逃脱。
  泳柔来了,她才掏出口袋里的手机查看,三个未接来电,一个来自四哥,两个来自温水鸿,只打一两次就放弃,意味着他们并不需要她务必在场,另还有一条温水鸿的短信:我父与我到你家拜访,看到消息请回电话。
  她瞧出小侄女心神不宁,扑闪扑闪的眼睛中像有小火苗在跳,可一路上却装作平静,紧紧搂着她的胳膊,像要当她的定心丸,给她撑腰似的,快走到时,终于吐出来一口气,有几分可怜地问她:“姑,你怎么想的?”不等她答,又紧住呼吸认真说:“怎样我都支持你的。”
  方细捏捏泳柔的耳朵,随后毫不趑趄地往前走去,踏过门槛,屋内关于祠堂的谈话暂停,最后一句是:“那老祖宗住的地方,当然马虎不得,我这几年也一直在想,在这岛上,给我们温氏起一座祠堂。没有祠堂,怎么谈得上是故土?”
  说话的男人,六十岁上下,短溜的上半身,衬衫外头套着一件紧鼓鼓的“七匹狼”羊毛背心,方细猜到这是温水鸿的父亲,据说在这小破岛上,算得上颇有来头。“哦,这位就是方小姐?”她还真是头一次在这岛上听见有人称她是“方小姐”。在场齐刷刷好几个人同时站起来,温老先生走来与她握手,阿忠分外殷勤地凑过来扮演家长角色,好事的邻居们站起来给她腾椅子,还有温水鸿,温水鸿在他父亲身侧站定,好个遵从家长的文质青年。
  温老先生先赞她样貌,再赞她学识,客气说今日是来拜个晚年,谈吐得体、措辞妥帖,全然略过了他们是不请自来这个前提。“阿鸿,你请方小姐出去走走,你们年轻人说说话。”温水鸿像是一直在等他父亲提出此建议,立刻双目含笑邀她出门——她读出了他的意思,这是一场会议,他与她之间,有待定的议题。
  退出厅堂时,她瞄见泳柔躲在楼梯上偷看,像只受惊的小兔子。
  “这是我们第几次见?”谈话由这一句进入正题。他们散步至村屋渐渐退去的乡间小径,沿途有几句碎语闲谈,讲天气,讲今天的海,讲年节里头的故乡。到底是同乡人,能够以同样的步调丈量这片土地。
  温水鸿答她:“第三次。第一次在半岛咖啡,第二次在电影院。”
  “第三次,我就要同时见你,”方细微笑一下,“跟你爸。”
  “抱歉。”他也笑一下。他一笑,左脸上有个又大又深的酒窝,令他的平头方脸显得不那么无趣。“我爸这人有些传统,有些固执。他想到还没正式来你家拜访,尤其过年也没来问候,觉得过意不去。”
  这是南方传统婚恋习俗中的“男方思维”,须得比女方家先主动才合乎礼节。方细知道他偷换了概念,但她懒得追究。“听说你爸爸给了我大哥一笔钱,捐给我们村的祠堂。”
  “看来你耳目众多呀。”他虽在开玩笑,却有一丝试探意味,想追究这“耳目”是谁。几次接触,方细察觉到他是个防备心很重的男人。“只是一个见面红包,我爸好脸面,希望别见怪。”
  “理解。里面有多少钱?我再还给你。长辈的脸面是一回事,但我们目前还不是这样的关系。”无论如何,她知道大哥一定乐于接受这笔钱,这不仅是公告了四邻他老方家结了一桩好姻亲,也为他挽回了前些日子遭妹妹强硬拒绝而损失的颜面,若要他再吐出来,恐怕又要节外生些难堪的枝了。
  温水鸿停下脚步。“但你愿意在外人面前给我,给我爸这个面子,对吗?你说,目前还不是,是不是意思是,后续有可能是?我们还可以有进一步的关系?”
  她干脆回答:“嗯,也有这个意思。”
  温水鸿露出更无防备的笑容。她对他,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感觉,可以算是不生厌,他有一具聪明的躯壳,善于扮演一切合乎情理的样子,他们一路走,村里人见了,就说阿细,谈朋友了?真好,男俊女美。她不否认,他受到鼓舞般,热情地与所有人搭话问好。
  要是在都市里,她与他,绝谈不上俊与美,只是人群中平凡不过的一组。
  也有人说,看他们两个多搭配?两个都戴眼镜,一看就有知识。乡下老辈夸赞人,一般都缺乏逻辑,也不那么悦耳,但都语出真心。
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来顶一下
加入收藏
加入收藏
推荐资讯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